2019 CSCO︱王殊教授:以精准检测和分类指导乳腺癌的精准治疗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0/22 15:10:06  浏览量:1793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鹭岛潮起,金风帆扬。第二十二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9月18-22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国内外临床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厦门,共襄盛举。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殊教授在会上做了“精准检测指导乳腺癌早期分类”的报告。会后,《肿瘤瞭望》就乳腺癌的精准检测的相关问题特地采访了王殊教授。

王殊教授

《肿瘤瞭望》: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常见的乳腺癌精准检测手段有哪些?乳腺癌精准检测对于早期乳腺癌分类而治有何积极指导意义?
 
王殊教授:乳腺癌治疗目前已经入分类而治的时代,精准检测的概念就是由分类而治衍生出来的,因此临床治疗也从单靶慢慢变成多基因分型的策略。乳腺癌治疗可以说没有最精准只有更精准,比如我们根据分子分型将患者分为四类,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我们会给予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的病人我们给予靶向治疗,这都属于分类治疗。这些慢慢衍生出来的概念在临床实践当中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细化乳腺癌分型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强的需求,比如说同为luminal型的乳腺癌,有些病人可能仅用内分泌治疗就可以了,但有些病人愈后却很差,所以就需要进行更细致的愈后判断。
 
在患者预后判断上,目前临床上中有21基因检测、70基因检测等手段帮助我们在luminal型患者中进行更细致的人群划分;在靶向治疗领域也有很多biomarker帮助我们进行HER2扩增程度的识别,同时这些辅助手段的应用也是契合精准医学这一概念的。总之,正如我刚才讲的没有最精准只有更精准,我们正在逐步地对病人进行更细化的区分,直到有一天能够实现对每一个特定病人的分析和治疗,我们就真正做到精准治疗了。
 
《肿瘤瞭望》:您所在的团队在乳腺癌精准治疗方面进行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殊教授:精准治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现在我们谈论更多的是对于药物系统治疗的选择;外科领域的精准治疗是针对病人去做更精细的外科治疗,去年圣安东尼奥会议上就曾经报道过术中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分层的优势,我觉得这也是精准治疗很好的体现。在外科领域,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于70%的可手术患者,如果患者淋巴结是阴性的话,后期就不做腋窝清扫。但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心都存在术中等待冰冻的过程,且时间相对较长。我们考虑能不能把病人进行分层,比如利用现有的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数据对病人进行了分层,经过分层之后我们发现:在转移风险比较低的患者中,8到10个患者才能找到一个阳性患者,针对这种患者我们就不在术中做等待。而对于分层后转移风险比较高的患者,1到2个患者进行术中等待就可以发现阳性患者,这样的术中等待就比较值得,我觉得这也是在精准治疗在外科领域的很好应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乳腺中心院成立至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外科医生治疗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包括诊断、手术再到后续的系统治疗、随访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等。我们也开展了化疗副反应预测的相关研究,根据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了分层,比如哪些患者更容易出现消化道反应,哪些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毒性,这样的话可以给予相应患者更多的关注和干预。在看到疗效的同时,我们也要平衡疗效与毒性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也是未来乳腺治疗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