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GIST/NETour:胃肠间质瘤进展精彩呈现

作者:  李耀功   日期:2016/4/27 19:31:15  浏览量:2488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6中国GIST/NETour会议有来自全国约400位临床医生参会。据悉,目前全国有18个GIST协作组,有10年以上的患者数据汇总。在开幕式现场,北京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介绍,一年一度的学术会议对每一位医生的收获都非常大。参会者来自全国各个学科: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病理科,将来可能还会有分子生物学家、生物信息学家参与到本会议中来。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胃肠间质瘤(GIST)从易被误诊到受到关注,并成为实体瘤精准治疗的典范。临床工作中有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未解决问题,将来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2016年4月23日,2016中国GIST/NETour在杭州开幕,一年一度的GIST学术盛会将零散知识进行系统化汇总和梳理,同时,名医大会诊环节,由GIST领域专家针对5个不同类型的GIST病例进行答疑解惑,并与现场参会者进行激烈的投票互动。GIST/NETour侧重对GIST相关领域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并为未来临床研究提供方向和目标。本期将为您介绍会议重要议题,几位做主题演讲的专家将为大家分享GIST领域的进展及热点。点击文后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GIST2016微网站来系统学习这一疾病吧!

 

  2016中国GIST/NETour会议有来自全国约400位临床医生参会。据悉,目前全国有18个GIST协作组,有10年以上的患者数据汇总。在开幕式现场,北京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介绍,一年一度的学术会议对每一位医生的收获都非常大。参会者来自全国各个学科: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病理科,将来可能还会有分子生物学家、生物信息学家参与到本会议中来。

 

会议主要议题

  Topic 1 中国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共识

  中国GIST外科治疗共识涵盖GIST活检原则、手术原则及术前术后治疗随访原则等。

  GIST手术基本原则:R0切除、不清扫淋巴结、避免破裂。

  伊马替尼(IM)术前治疗能提高手术有效率、增加患者手术机会,改善生存,安全有效。

 

  Topic 2 如何最大化降低复发?——从Z9001到EORTC62024,GIST辅助治疗核心研究梳理

  原发GIST完整切除后复发风险高达50%~80%,IM辅助治疗给术后患者带来显著获益。

  ——3年辅助降低复发风险54%,降低死亡风险55%。

 

  三大指南一致推荐高危GIST至少3年,中危患者至少1年术后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未来发展方向:中高危患者辅助治疗时限及复发风险系统优化。

 

  Topic 3 如何让患者长期获益?——从国外研究到中国数据,Meta GIST核心研究梳理

  IM 3倍提高晚期GIST患者总生存,且耐受良好。

  ——除SDHB缺失型和D842V突变者,IM 是所有晚期GIST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IM 剂量优化,保证不同基因型晚期GIST患者均能获益。

  ——除Exon9突变者推荐800 mg/d(国人600 mg/d),其他基因突变类型均400 mg/d起始。

 

  IM 持续治疗,保证晚期GIST患者持久获益

  ——晚期患者应持续用药直至进展,进展后IM可优先加量至600~800 mg/d。

 

  Topic 4 腔镜技术在GIST中的应用

  腔镜GIST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并获得相同的肿瘤学疗效。

  腔镜GIST手术基本原则:保证R0切除,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至少距离肿瘤1~2 cm;术中避免肿瘤破溃播散等。

  腔镜GIST一般直径≤5 cm较为公认,以手术为主,中、高危患者联合IM靶向治疗能够提高GIST患者的远期疗效。

 

胃肠间质瘤进展大家谈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李健教授:

  胃肠间质瘤是种相对罕见的肿瘤,发病率低、病例少,开展临床研究需要多中心协作。

 

  第一点,由于一线治疗药物伊马替尼治疗GIST效果好,后续研发药物暂时难以超越伊马替尼,因此,新药研发更多集中在伊马替尼耐药后的治疗选择上。近几年国际上GIST药物研究领域的进展很少,总体进入平台阶段。目前,暂时还没有其它药物能够取代伊马替尼一线治疗的地位。

 

  第二点,伊马替尼耐药性的现实问题。尽管伊马替尼治疗GIST效果很好,但基本上多数患者都会发生继发耐药。伊马替尼耐药患者的治疗目前为止有两种药物:舒尼替尼和国内即将上市的瑞格菲尼。其它很多在研药物都在进行针对特殊基因突变类型、伊马替尼治疗效果欠佳的药物研究,尚需等待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数据发布后,临床医生或许有更多选择。

 

  目前处于精准医疗时代。实际上,伊马替尼及其它TKI治疗GIST已经在走精准治疗的道路。换句话说,伊马替尼治疗GIST带来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临床问题为其它实体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所以,到目前为止伊马替尼面临的耐药问题其它实体肿瘤也同样面临。目前胃肠间质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如液体活检如何提早预测伊马替尼耐药?如何通过液体活检替代组织活检作为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这是GIST研究被关注较多的地方,这点在其他实体瘤中也已经开展。

 

  除此之外,伊马替尼暂时尚未解决的问题,除耐药外,还包括伊马替尼的辅助治疗。如辅助治疗需要服药年限这一现实问题。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未来几年,关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研究,以及新药的临床研究,特别是耐药机制的探索研究,包括利用液体活检和二类测序技术对伊马替尼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方面将会有新的进展与大家分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何裕隆教授: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医疗方面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我国的医学工作者追赶脚步极快,在不少疾病领域的诊治水平已经和国际持平,并且形成了我国特定人群的诊治经验。此次会议所关注的两个小病种就是较好的例子。

 

  其一为胃肠间质瘤(GIST)。本病并不是新的肿瘤类型,但直至本世纪初,对该疾病认识才逐渐加深,引起了较高关注度,对其治疗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往实体瘤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但研究人员发现GIST的发生与特定基因发生突变有明确关联,而很快针对该发病机制的靶向药物研制成功,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关注度大大提升。尽管GIST并不常见,但中国是人口大国,GIST发病和患病人数不少,且远高于西方国家患病人数。此次会议将GIST诊断、处理原则和多学科模式等都涵盖在会议议程中,对患者和医生都有帮助。首先,会议开阔了医生的视野,使其认识到GIST与其他疾病的不同,指导诊断与治疗。医生能够认识到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对GIST进行分类,而指导靶向药物的治疗,从而使以前失去手术机会或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第二,从手术角度讲,GIST一旦向腹腔破裂势必发生转移,切除不完整或不彻底肯定复发。现在对该疾病认识相对清楚,指导医生把握手术的“度”。第三,关于内镜下是否可以治疗的问题。基于目前的认知水平提出内镜下并不适合普遍开展GIST治疗。内镜下治疗胃的微小GIST有过度治疗之嫌,同时,对较大的GIST行内镜下治疗可能增加手术风险或术后复发风险。

 

  其二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尽管该肿瘤比较少见,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而且随着诊断技术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现率却越来越高,患者日渐增多。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吸取经验。西方国家的临床试验非常严格,数据说服力高,但缺点为病例数少。如果中国在该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结果对医生和患者都有帮助。

 

  此会议实际上是阶段性的总结和提升,把国际新知识和国内融合,比较今年与往年的不同,更新医生的治疗理念,希望有更多医生参与,更多的医生在互动性的学术会议上获益,从而对患者的治疗获得同质性。所谓同质性就是患者在不同级别水平医院获得的治疗是同样的水平。不因地域不同、医院级别不同、医生水平不同而得到不恰当的治疗。

 

  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外科黄昌明教授:

  本次会议主要介绍我中心治疗GIST方面的数据,以及腹腔镜技术在胃GIST治疗中的应用。我们总结了自2002年以来的628例GIST数据资料,其发病位置顺位依次为:胃GIST 居首位(≈51%)、小肠GIST占第二位、腹盆腔GIST占第三位,结直肠GIST占第四位,总生存率约83%。研究显示,根治手术疗效优于姑息手术,同时对各部位GIST生存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胃、结直肠和小肠GIST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目前对小于3 cm的胃GIST治疗,认为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已达成共识;对大于5 cm的胃GIST治疗,国外文献显示,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以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我们中心在Surgical Endoscopy杂志发表的资料显示,大于5 cm的胃GIST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近期疗效更好,且远期疗效相当。此外,我中心还对比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容易手术部位和不易手术部位胃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可减少不易手术部位胃GIST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诺华公司举办的几届GISTour大会很有意义,在推动我国GIST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会议主题很好,相信在胃肠外科医生努力和诺华公司支持下,未来能够把GIST诊断和治疗做得越来越好。

版面编辑:吴少妮  责任编辑:果果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肠间质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