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耄耋不改仁医道,俯首甘为孺子牛——访第一届“金显宅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张嘉庆教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9/14 14:38:46  浏览量:1890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8月19日,第一个“中国医师节”的旭日,在各界的关爱和期待中冉冉升起;温暖的阳光徐徐抚触海河的水波,款款走进“第三届亚洲乳腺癌会议”现场。

采访札记

 
 
镁光灯下,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张嘉庆教授等人,在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接过鲜花和奖杯——第一届“金显宅特殊贡献奖”,颁给了一位中国专家和三位外国专家(张嘉庆、Sandra M.Swain、Seigo Nakamura、Woochul Noh),以表彰他们为乳腺癌防治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张嘉庆教授便是分享首座奖杯的唯一中国专家。在张老平和的微笑和坚定的眼神里,诉说了他对七十载医学生涯的无尽回味,对医师节祝福和奖杯荣誉的无比感恩,对未来肿瘤防治事业的无限憧憬。
 
年届93岁高龄的张老,是中国肿瘤外科学界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而他更愿意人们称其为阜成门内“老人民医院”的一头老黄牛。从皇城高筑、饿殍四野的旧社会,到山河日新、国力日强的新中国,张老见证了时代变迁中,人民健康水平、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医生境遇的转变。也正因此,他对医生职业的诠释和对医学发展的回首,饱含真情、感触良多。
 
1949年,人民解放军昂首阔步地迈进北平城。是年,张老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在比邻白塔寺的中央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前身)踏出行医执业的第一步。住院医轮转阶段,张老目睹了许多乳腺癌病人饱受病痛折磨,也从文献学习和病例总结中看到金显宅教授等前辈专家开始中国肿瘤外科的探索。
 
张老时常感叹道,Halsted在19世界末首先开展了乳腺癌根治术;而这一开创乳腺癌“新纪元”的治疗方法,却是在半个世纪后才走进中国。癌症病人的苦痛和彼时诊治水平的落后,在张老的医学启蒙阶段埋下了攻克癌症的夙愿种子。从住院医师成长为主治医师后,张老笃定从事肿瘤外科,在医院支持下建立了本地区第一个收治肿瘤病人的外科亚组,与金显宅、李月云等老专家一样,加入了中国肿瘤外科筚路蓝缕的先锋队伍中。
 
经历艰难的起步和执着的坚守,改革开放伊始,张老奔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肿瘤外科和肿瘤研究室进行访问研究,如饥似渴的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早在确定从事肿瘤外科专业的50年代,张老就特意在病理科学习一年,并创建了人民医院病理室的外科病理。在肿瘤外科治疗领域,张老不断引进和创新手术理念和术式;在肿瘤病理、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等领域,张老也进行了延续一贯、逐渐深入的研究探索,建立了食管鳞癌、乳癌和胃癌等细胞系,斩获“国家科技大会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自然》杂志曾评价:“几乎在每一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都少不了HeLa细胞。”而如今国内许多实验室中,也在张老建立的癌细胞系中,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解码癌症机制,寻找抗癌方法。张老开拓性的研究,为今日中国肿瘤学研究的“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石;这些研究成果,是他们用持握手术刀的双手,亲自宰牛提血,在不计其数的碟碟盘盘中精心培育而成的。
 
耄耋之年,本应安享天伦、迎接期颐。当鲜花和掌声退去,张老仍时常出席各类学术会议,关注乳腺癌的研究进展,继续为中国肿瘤防治事业摇旗呐喊。在医院门诊或病房也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继续默默地为病人服务、为医院和科室发展奉献余热。
 
 
《肿瘤瞭望》:张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8年8月19日是中国第一个“医师节”,您作为肿瘤界的泰斗人物,一定有很多从医生涯的故事与我们分享吧。
 
我很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些小故事,讲一下以前和现在的区别。我是1949年从医学院毕业,到现在已经从医70年了。当时的医学条件和现在差别很大。今天我很荣幸获得“金显宅特殊贡献奖”。当时天津在中国首先开展乳腺癌根治术,这是当时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这种手术方式是Halsted首先开展的,到当时是七八十年的时间,地位一直没有被撼动。
 
我的医学启蒙就是从乳腺手术开始的。我毕业之后,就在当时的中央医院(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事乳腺工作,我就感觉中国的乳腺癌患者太痛苦了,都是三期四期的,我当时写的文章和报告写的都是晚期乳腺癌的。我认为乳腺癌的治疗特别有发展,特别需要我们的努力。从那时起,我就决定做肿瘤医生。我先做了一年病理,然后以病理为基础去做外科。到主治医时,我想从事肿瘤外科。当时的北京都没有肿瘤医院,我们医院同意并给了六个床位,开始开展了肿瘤外科。出发点就是望能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
 
到60年代,乳腺肿瘤的治疗发生了改变,认为根治术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和单纯乳房切除是差不多的。这就是乳腺癌的第一次手术革命。到现在又进步了,可以做局部切除,主要是比以前发现的早了,诊治的手段多了。早发现就有保留乳房的机会,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福音。这是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乳腺癌治疗的变化过程,手术范围由大到小,病人的负担也减轻了。
 
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几方面因素:一是早诊断;二是新的药物发展;三是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了解的比以前多,比如乳腺学的分类,特别有基因的分类后就更清楚了,哪一类适合内分泌治疗,化疗或者联合治疗。使乳腺癌大为进步的是内分泌治疗,其中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发现,使得乳腺癌的治疗不单纯是化疗,还可以应用内分泌治疗,卵巢功能抑制剂。所以内分泌治疗,化疗,her-2靶向治疗,这些都促进了乳腺的进步。乳腺癌治疗方式的变化,手术范围的缩小,病人的生命相对延长了,全世界和我国医务工作者都做出了辛苦的努力。
 
《肿瘤瞭望》:也是国内建立和培养肿瘤细胞系的开拓者,我看过您的一篇报道,上面的照片特别有意思。我们现在都有专门的培养基,而您当时拿着瓷缸进行分类试验。请您讲一下当时的情况吧。
 
当时做病理的时候,我同时从事外科医师和病理医师的工作。自己切掉的标本,自己做病理、出报告。所以这也是我进步的有利条件。当时的病理科是外科和内科共同建立的,瓷缸就是最早的标本库,分为乳腺,甲状腺、食道等。十年之后我再把这些标本拿出来研究时,已经不是当年的水平了,用十年后的知识来认识当时的病理,就有很多的新发现,所以当时写了很多的文章。
 
病理学本身是定性,细胞是死的。后来我就做细胞培养,培养癌细胞,观察动态,并成功建立了三个不同癌细胞系,当时发表了四篇文章,其中两篇英文的。当时也是挺苦的,床边就是老鼠和培养基,当时小牛血清都是自己从杀牛开始一步步提取的。
 
《肿瘤瞭望》:现在的医学科技发展带给临床医生很多的便利。请您给现在的青年医师提几点建议。
 
现在的年青的医师有智慧,有能力,有好的条件和平台,实验的是现成的,都是标准化的,所以我希望年青医师们能踏踏实实做点研究。我给我们自己的医生说,希望大家做基础医学,因为基础医学是起步。我希望,今后肿瘤界的年青同道,能花费一些精力研究基础医学,只要肯吃苦,你就能多掌握一些东西。
 
《肿瘤瞭望》:最后,您能给广大的医生说一些激励的话语,祝他们医师节快乐。同时也祝您医师节快乐,健康长寿!
 
希望广大的年青同道们,多钻研,多思考,不忘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前进,创新,有更多的发展,也祝愿全体同仁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张嘉庆 教授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特别顾问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张嘉庆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