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主席访谈 | 王建祥教授:第三届协和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首日亮点回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9/28 11:26:42  浏览量:2379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7年9月22~24日,第三届协和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暨第十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在美丽的滨海之城天津隆重举行。大会邀请来自美国、意大利、瑞士等多位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淋巴肿瘤领域的一线多位权威专家出席,聚焦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进展、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同时就我国在淋巴肿瘤领域的现状和挑战进行专题研讨。本刊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本届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就本次高峰论坛的亮点内容向广大医学同道进行分享。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

9月22日大会第一天,主要聚焦于多发性骨髓瘤(MM)的转化与精准医学研究。具体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聚焦MM发病机理。目前主要侧重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尤其是基因组学研究。MM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测序发现不论初诊还是复发MM患者都存在多种基因突变,检测这些突变可以帮助分辨肿瘤亚克隆,推演肿瘤进化、疾病复发的规律,为挖掘潜在治疗靶点创造条件。
 
第二,聚焦骨髓微环境。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如何保护、支持肿瘤细胞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重点,被认为在MM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针对这两种细胞的治疗极具发展前景
 
第三,聚焦新药。MM领域新药层出不穷,主要包括五大类。第一类是蛋白酶体抑制剂PI,第一代PI硼替佐米疗效肯定,但神经毒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过改良后的二代PI卡非佐米及三代口服PI Ixazomib,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有效率、给药方便,而且神经毒性较一代明显减轻,优势明显。第二类是免疫调节剂IMiDs,包括一代沙利度胺、二代来那度胺及三代泊马度胺等。其突出特点在于可与其他多种药物联用,增加他们的抗肿瘤活性,因此适宜作为MM治疗中的骨架性药物。第三类是单抗类药物,尤其是靶向CD38及SLAM F7的单克隆抗体在复发难治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作用突出;与来那度胺、硼替佐米联用可进一步提高有效率。第四类是HDAC抑制剂,目前已有多种选择性不同的HDAC抑制剂正在研发过程中。第五类是免疫治疗,如CAR-T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效果可观。CAR-T治疗的关键在于寻找特异性表达于肿瘤细胞的抗原靶点,而在骨髓瘤中,靶向BCMA的CAR-T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可有效降低RRMM患者的肿瘤负荷。
 
 
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对MM发病机理、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探索最佳药物组合和治疗策略,实现骨髓瘤疗效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MM的肿瘤负荷与疾病进展、复发乃至患者生存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我们尽量控制或消除骨髓瘤的残留病。MM的治疗和监测是链条式的,需要医师进行全程管理,这将是骨髓瘤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由于新药对患者预后的显著改善,单纯以无进展生存期来评价骨髓瘤疗效,随访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把MRD水平作为替代终点将成为必然趋势。鉴于近些年多发性骨髓瘤领域成果颇丰,可以说,道路虽艰辛,但未来必光明。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王建祥淋巴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