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刘荫华教授:回首2021,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成绩与诊疗体会丨乳腺癌治疗领域年度进展回顾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2/1/17 10:44:29  浏览量:758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乳腺癌治疗年度进展回顾”于2022年1月8日(周六)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本届大会上,《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请他就过去一年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的诊疗情况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分享。

编者按:“乳腺癌治疗年度进展回顾”于2022年1月8日(周六)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本届大会上,《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请他就过去一年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的诊疗情况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分享。
 
△刘荫华教授
 
肿瘤瞭望:感谢刘荫华教授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请您为我们回顾一下2021年中国乳腺癌外科领域的工作情况。
 
刘荫华教授:非常荣幸能参加由江泽飞教授牵头组织的“乳腺癌治疗领域年度进展回顾”会议,也感谢各位媒体的大力支持。我想就202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完成的一些工作,以及在赵玉沛院士指导下制定《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和强调乳腺外科医生关注新辅助治疗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地位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回首202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工作总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具有百年历史传承的国内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之一,乳腺疾病中心成立于2007年,10余年来,乳腺疾病中心全体同仁始终坚持多学科合作,诊断优先,诊断方法规范的基本原则。乳腺癌临床诊治位于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在疫情仍然严重的情况下共收治约500余例的新发乳腺癌病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约100%。保乳手术约占40%,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30%。
 
除了临床基本工作以外,本中心共完成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两项多中心研究。第一项是CSBrS-015研究,该研究共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30家医院一万余例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病例,分析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和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治疗的pCR率及耐受性。研究结果显示,双靶新辅助治疗患者的pCR率可以达到约60%。但是,该项研究也显示不同医院针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实施新辅助治疗的比例存在很大差距,总体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接受联合靶向药物新辅助治疗患者的比例仅约30%。
 
第二项是CSBrS-021研究,共纳入2015年至2016年29家医院7000余例HER2低表达早期乳腺癌病例资料。其研究采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分析了HER2低表达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为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在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中国数据。预计二篇文章在今年上半年能够发表和大家分享,并推动中国早期乳腺癌规范化治疗进程。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也正在根据相关数据撰写HER2阳性乳腺癌外科治疗相关的指南,希望把HER2阳性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相关工作做得更好。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过去一年开展的相关工作
 
在中华医学会会长赵玉沛院士指导下,以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历时一年,终于完成《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的撰写。作为中国第一部乳腺外科专业临床指南,该指南参考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标准,将指南采纳的证据等级分为Ⅰ、Ⅱ、Ⅲ、Ⅳ四类,量化体现了指南编写专家对证据可靠性的评价标准。同时,专家组结合中国临床研究特点优先选择Ⅰ类和Ⅱ类证据纳入指南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到本指南在中国临床实践的可及性而提出不同强度的推荐意见。目前,指南含括的20个章节已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杂志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相关巡讲推广工作正在进行中。
 
进入21世纪以来,乳腺癌实施分类治疗已经获得广泛共识。尽管国内和国际诸多临床实践指南为乳腺癌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尚未见到针对乳腺外科的临床实践指南。尤其是缺少具有高级别证据并适合中国临床实践要求的临床实践指南。例如,有关前哨淋巴结活检淋巴示踪剂选择、切口设计以及冰冻病理评价价值,尚无指南作出详细说明。另外,对于在中国临床实践中如何合理选择多基因检测以及BRCA基因突变患者外科手术方式可否实施保乳手术还是预防性切除双侧乳房均作出高级别证据推荐。
 
自2021年5月,《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正式出版以来,不断收到临床同道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此基础上,专家组针对指南中的6个章节进行了修订,并在2021年底完稿。同时,正式启动了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外科问题、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问题、炎性乳腺癌的外科治疗问题以及首诊Ⅳ期乳腺癌外科治疗问题四个章节的编写工作。我们欣喜得知人民卫生出版社已经批准2022年5月出版《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在此,再次对执笔和参与编写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真诚希望得到同道的批评和指正。
 
外科医生应积极参与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工作
 
在江泽飞教授的带领下,中国乳腺癌分类治疗理念越来越清晰。虽然,CSCO指南或NCCN指南中对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作出非常明确的推荐意见,但是,如何在临床中更好的执行仍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例如,有关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双靶新辅助治疗在很多医院仍然是空白,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整体比例只占到2%~3%,这一现状不符合分类治疗时代的要求。我认为,外科医生应该积极参与新辅助治疗工作,其中,规范化诊断是规范化治疗的前提。在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过程中,外科医生应该虚心向内科医生请教,正确掌握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降低并发症;在新辅助治疗期间科学严谨的进行疗效评价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乳腺外科医生是最好学习的群体之一,希望在CSCO BC的带领下,更多不同专业的学术团体增加交流,更加团结,共同提高中国乳腺癌的诊治水平。
 
专家简介
 
刘荫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长
 
北京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