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谈笑间 CSCO-BC特别栏目︱刘运江教授:卅余载无悔,从医执教报祖国;一片心期冀,余生全意为病患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3/8 11:47:31  浏览量:740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迈入新世纪已二十载,医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涌现了一批仁心仁术、为国为民的医生。正所谓“医者,父母心也”。肿瘤瞭望与CSCO BC合作谈笑间系列专栏,与名医回望过去,品尝医学生涯的人生百味。本期特别邀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运江教授座客专栏,他目及医疗和教育都匮乏的祖国,从医执教数十年;他见到国内外巨大的差距,笔耕数十万言,为领域发展开启一扇窗;他从医无悔,孜孜追求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全方位管理,余生亦将为更多患者服务。

 


急家乡所急,扎根医学;思领域精细化,专注乳腺


肿瘤瞭望 :非常感谢刘教授座客肿瘤瞭望谈笑间,您从事普外科的工作已经有30余年,最初是什么让您走进医学领域?


刘运江教授:那是很久远的事情了,我是农村的孩子,20世纪70年代末,村里医疗、教育条件很差,医疗上只有赤脚医生;教育上老师非常缺乏,几个村合办一所小学很常见。1979年,我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就和父亲商量填报医生职业和教师职业,有幸被医学院录取,从此走上医学道路,至今已经三十几年了,回首看来,选择医生这个职业非常正确,我也非常喜欢。



肿瘤瞭望 :那么您又因何选择从事乳腺癌方向?


刘运江教授:我是比较喜欢外科的,打毕业起就在河北省肿瘤医院外科工作,当年的普外科有普通外科和肿瘤外科两个病区。随着行业的进步,肿瘤外科病区分科、分专业成为必然,渐渐形成胃、肠、腺体三个专科。我对腺体很感兴趣,就选择了包括乳腺、甲状腺、胰腺的腺体外科。后来,进一步的精细化分科将胰腺划归肝胆胰外科,甲状腺也独立出去,乳腺科就分立出来了。我们发现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乳腺癌越来越多,于是我就一门心思做乳腺,不知不觉也有20年了。由此可见,我院的乳腺外科医生是在科室逐渐精细化、专业化中形成的职业,我全程见证了乳腺外科的发展,它总是让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


清差距,青年当奋起;笔耕不辍,学成报祖国


肿瘤瞭望 :谈笑间回望20年,您也正好从事乳腺领域20年,如今已与过去大不相同。1998年,在您赴日本留学时,面对国内外的差距您有怎样的感触?


刘运江教授:在我刚毕业时,乳腺癌手术基本都是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动辄要做三四个小时。最初辅助治疗只有塞替派,后来从意大利传入了CMF方案,20世纪80年代末有了他莫昔芬,治疗手段才逐渐丰富起来。作为一个老医生,我完整经历了我国乳腺外科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发展,也见证了早年中外的差距。在1998年,我通过省外办考试入选赴日访问学者,去长野县红十字病院学习,他们的领域发展要超出我们5~10年,对我冲击非常大。


在硬件层面,长野医院是当地最大公立医院,有800多张床,和我院规模相当,他们有CT、核磁共振设备数台,而当时我院只有一台CT。再者,当时我国因为原版医疗文献价格高昂,大多医院都用影印版,时效上要晚好几个月,但日本图书馆里的每一期文献都是最新的,而且更新很快。


在医学理念层面,当时国内外科医生在大手术后常常使用止血药,但是日本的医生对高龄患者使用抗凝剂缓解高凝状态,减少肺栓塞以降低围术期死亡率。此外当时日本早期筛查理念非常到位,胰腺癌、胃癌、肠癌的早期病例占30%以上,多为查体检出,通过腔内超声小胰管里的阻塞都能在病人无感的状况下发现;而我国当时早期筛查观念差,胰腺癌患者往往等到出现黄疸等严重症状后才被发现,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5%。再比如乳腺癌,日本保乳操作非常规范,术前严格标定肿瘤范围,术中保证切缘,切除肿瘤后再整形,保乳率能达到30-40%,疗效和美观度都令患者满意;而当时我国只有一些大医院尝试保乳,我院还以改良根治处为主,落后近10年。


在医疗规范层面,我们国家在2007年左右才参考国外指南制定各个诊疗领域的指南,在指南产生前以经验医学为主,各自为政;但日本在20世纪就有了本国的诊治规范,医生按照诊疗规范施治,大大提高了整体治疗水平。


所以,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完善的医疗设备、先进的诊疗理念和严谨的诊疗规范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也为我此后的事业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


肿瘤瞭望 :听闻您当时整理了好几摞笔记带回国,能否谈谈都记了些什么?


刘运江教授:记笔记是年轻时养成的一个习惯,身处教学医院,每逢老主任查房,总要随时随地记下关键知识点和前辈的经验。另外作为一个外科医生,每每在大手术之前,我习惯在前一晚深入冥想,在想象中模拟手术步骤,并记住关键点,因此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


在日本处处都能感受到技术和理论的先进,我们一同去的好几个人,有的买录像机、有的买照相机,都迫切希望把这些东西学回来。我比较喜记笔记,记录了诸如手术术式图谱、最新的文献要点、最新的理念等很多笔记,尤其是与我国诊疗不同的地方,更要重点记录,此外,还我影印了许多日本的诊疗规范、购置了一些原版图书,就这样背了近一箱子的资料回来。


谆谆教谕:干一行,爱一行;活到老,学到老


肿瘤瞭望 :记笔记是您年轻时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今天,对于您的学生们是否也有类似的要求?


刘运江教授:最初,教师和医生是我的理想,进入教学医院让我的两个愿望得以实现。在日常教学中,我一直要求学生要多做记录,因为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疾病从发病原因、发病机理、诊断理念、治疗理念到随访都通篇讲一遍,只会讲一些知识要点。把这些要点记录并加以整理,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比如内科专家胡夕春教授的查房记录,很多都是他科里的研究生、进修生将多年以来查房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对年轻大夫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讲:要多动笔记录,时常复习翻看,将来会对临床工作非常有帮助。


肿瘤瞭望 :听闻令郎也受您影响选择从医,您认为青年一代选择从医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


刘运江教授:近年总有一些声音说学医很辛苦、医患纠纷不好处理,为年轻人学医增添了烦恼,但实际上医生是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职业之一。我经常对我的学生和我儿子讲:“你们可能是自己做主,也可能长辈建议,选择医生这一行,你们应该是干一行爱一行,从中找到乐趣,找到职业幸福感。”当医生的职业幸福感最容易实现,在别人诊断不清楚,你却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时;在别人无法施行手术,你却为患者带来了成功的治疗时;在患者山穷水尽时,你为他带来一线曙光,十几年后他还能来随访,还来找你来看病时,你都能体会到作为医生独特的幸福感。


再者,医生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一种职业,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全球技术的进步,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工科、理学、数学、大数据等向医疗领域的跨界与整合,都在不断推动医学的发展。所以医生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以患者为中心,全程、全方位管理


肿瘤瞭望 :您见证了近年我国医药的发展和手术的革新,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患者让您记忆犹深?


刘运江教授:我国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发展到现在精准医学,已有长足的进步。在我从医的三十几年里,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医生,第一要以患者为中心,洞悉患者的需求;第二要做到全程全方位管理,包括科普、筛查和临床上的躯体和心理康复。乳腺癌是一种慢性病,治疗效果好,患者生存时间长,更需要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程全方位管理。


1999年,我留学回来时,河北的保乳手术尚不规范。当时有一位二十几岁的哺乳期患者,发现乳腺肿瘤后,在别的医院切除了瘤体,那家医院不具备保乳条件,一直动员她切除乳房。她特别不希望切除乳房,听说我做过保乳,就来我科做了保乳手术,非常成功,很快就回归了工作、回归了社会。转眼过去了20年,今年她还来医院做复查,整个人的生存质量非常好,心理感受也非常满足。所以我们说以患者为中心,就是要用医疗技术帮助患者来解决躯体的疾病,改善心理状态,满足患者的需求。


再说全程全方位管理,目前我国每千人医生保有量相对较少,工作压力巨大,但还是要逐渐启动全程全方位管理,包括患者的身体、心理、甚至家属心理的管理。乳腺癌不仅会对患者形体产生损伤,也会对患者本人、爱人、甚至子女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我毕业不久时遇到过一名乳腺癌患者,夫妻非常恩爱,术后她爱人的陪护和照顾非常到位,每次定期复查时都会陪伴左右。在一年后一次复查时,我发现患者自己一个人来医院就诊,于是我很好奇的问她为什么爱人没有陪她一起。令人意想不到是,她告诉我她爱人自杀了,因为这个病对她爱人的打击太大,总认为某一天她会弃他而去,从而陷入深深的绝望,觉得与其如此不如自己先走一步,就想不开了,非常令人唏嘘。所以患者和家属心理疏导非常重要,现在欧美很多医院已有一些心理疏导团队,由志愿者、康复的患者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组成,为患者和家属做心理疏导,让他认识到疾病的自然规律,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平和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也是将来我国医疗行业需要加强的部分,不仅要治好病,还要帮助患者及家属实现全身心的康复,这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是一致的,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回首,从医无悔;远望,为更多患者服务


肿瘤瞭望 :回顾您从业的30年,体察患者疾苦,兢兢业业治病救人,您有怎样的总结;展望未来,您又有怎样的期待?


刘运江教授:再有几年我就退休啦,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医学中。总结一句话:我不后悔成为医生,我更希望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来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这些年给我的感触太深了,门诊总有经过10年、20年后来复查的患者,他们依从性非常好,遇到我不在门诊时就会来电话关心慰问,也会表示一定要挂我的号就诊,多久也会等。这种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重要性,是一般职业不具备的。因为医生是患者身体和心理的支柱,在患者顶着疾病的压力复查时,医生的一句“身体没事,很好”就会立刻让患者发自内心的开心起来。


现在我面临着退休,医院也会返聘一些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医生为更多患者服务。一日为医,终生为医。既然从事了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医生职业,就要为患者服务到底。即便将来的身体不允许我上手术台了,我还有这几十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还可以看门诊,还可以做好传承,培养更多、更好的青年医生,让他们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